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275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教育者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11 19:2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是很想写些关于教育的看法的。可是,总是少一个可以说服我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写?要一个半成品对制造它的机器指手画脚,总得让人心服口服才是。而在这里,这个理由也许是很多,比如两会里那个注定不会被采纳的建议,比如我最近又收到了某一学科的重修通知。当然也许这个理由只有一个,比如,我想说点什么。

    真该说点什么了不是么?一个人大代表,一位大学外语学院的院长,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调查和研究之后非常认真地写了8000多字却毫无效果的东西。我们不该说点什么么?我们就应该保持一贯的沉默,我想,不会的。

范谊是什么人?硕士,教授,致公党员,外语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等等等。如此众多职称加身的人绝不可能是笨蛋,可以随便让人指手画脚。那为什么“取消高考”这个在现阶段毫无意义的四个字会被写进一篇建议书里?那么很明显,他所需要的只是个声音而已,仅仅是让大家关注目前出现的问题的声音而已。
不要看范代表回答新闻记者提问的东西,那根本不是问题所在,而且说的东西只会让事情更奇异化。像那个什么高考分数不平的是因为某些人偏科之类的论调,不是根本就占不住脚么。这都是什么年代了怎么可能让这种最简单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拌住高考的脚呢?一套出的难度正常的试卷就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怎么可能成为“分数不平等”这个纪年顽症的病因呢?

    首先,高考在各省的招生人数不平衡,比如,在北京某些特殊高中,一个班考上清华北大的是两位数字,而在某些省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全省的配额。据我所知北大和清华在某个省的招生配额常年为一。分数在这种招生制度下若是想一碗水端平,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次,各地区的生源质量不平衡。自从高考开始了分省命题之后大家都开始拿省份卷纸不同来糖塞考生。可为什就算是同样用全国卷的黑龙江,内蒙两省一,二表线竟然差距那么大?就算是不用一套卷纸,也不能让一个班级有550多的和670多的在一起啊。我就不信那个670多的拿着那个550多的卷纸就也答五百多分。这难道就不可笑么?

     而就这么简单明了的两点被范代表拐弯抹角的说了半天,支支吾吾说什么偏科什么的,简直莫名其妙。那么范代表究竟要说什么,为什么从他的角度来看就可以取消高考了呢?首先,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年轻人的逐渐减少,这个是和人口普查有关系,2009年满18周岁的青年为2008万人,2008年满18周岁的青年为2621万人,2017年,满18周岁的青年将只有1149万人,比2008年减少56%。数字都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对大多数参加过七十年代高考的人来说,考上大学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东西,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令很多人想起来都心有余悸,那么今天呢?我们的招生比例已经扩大,我们的录取人数也早已增加的让人咂舌的地步,可是,还有人考不上,还有人复读,还有人为了理想的院校专业去一年一年的熬。所以很明显,只要有精英的高校在,没有多少人会真正的肯定什么比例不比例的。谁不向往好的学校呢?

     其实,范代表所陈述的事实是应该着重考虑的,只是那得出来的结论决对不是简单的取消高考,用另一种考试制度来代替的问题。很简单的,用什么来代替高考呢?最简单的想法是这样的,一部分人采取会考分和在校评分结合的制度,另一部人采取社会分和考试分结合的制度。而很明显,这两种方法别说是素质教育了,就连基本的教育都谈不上,如果用这来代替高考那肯定是一代不如一代,而且那个时候肯定不是光骂骂这么简单了。高考虽然弊端众多,但它有一点绝对性的优势,就是对于贫穷,或普通的孩子能有一个人生转变的机会。他们不能像那些生活在大都市,有着良好社会关系的学生那样有机会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他们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就算没个人都有那么一小点也没有到可以让新闻媒体特别关注的地步,相反地他们甚至普通到新闻媒体永远不会关注的地步,可是,这难道不正是大多数人么?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的,成绩起伏不定的,在无法在别人的故事中成为主角的。而这样的人若是非常勤奋的努力了,也注定会被淘汰么?也许,我们可以忍受局部的不平衡,甚至某些时候的残忍。可是我们无法忍受在没有起跑的时候就被人剔除出跑道的感觉。高考并不是一场完完全全公平的竞争,可是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台上,就算再怎么困难,我们还是有获胜的希望。可若是用范代表建议那两种方式我们很可能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了。公平?那个时候谁会考虑什么公不公平的。就更别提什么素质教育了。

     看来范代表的建议唯一的作用就是让社会注意高考这件事,可难道以前就不注意么?难道光注意就有用了么?

     有多少个真实的故事值得我们深思。适应考试而不适应人际交往的马加爵,原本一个本性纯朴,身体健壮的大学生,却一夜间成了不可原谅的恶魔。一直对大学持强硬态度的周家亮,在退学原因一栏上签下“看不起学校”。为什么我身边的人不断的被各种各样的理由淘汰,而那些考上大学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对大学满怀失望,这难道是简单的改变制度就可以解决的么,教育真正让学生失望的根本在那里,我们的话又有谁在听呢?

     我在仔细阅读关于范代表所搜集的材料的俄时候,令我非常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没有学生的意见。所有的东西都把学生划做一个整体,什么考试人数,什么这个数字,那个调查,我怎么就没听见我们学生在说话。而似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就把所有人考虑成一个整体,这种习惯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大的简化问题,可是,与之而来的呢?很大一部分人被忽略掉了,他们在各自所处世界是极为普通的一员,没有什么过高的天份,没有可以炫耀成绩,平凡的就是一根草。可不要以为草就是可以被随便践踏的。每个人,当他作为一个人的时候起码应该以一个“人”的角度来尊重他,无论他年龄如何,身份怎样。而学生却往往是被人不当人看的,什么补习啦,作业啦,体罚啦这些都不是根本,就算是有些做得过分了,那也仅仅是个表象问题而已。

     学生是教育的受众,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是怎么听取学生意见的,调查,再调查,然后统计,分析整合得出一个看似清晰而又科学的结论。然而这个费时费力的结论除了能给大家一个什么建议没有?没有,完全没有。而由基于这种结论强行提出的改革,又有多少完全成功了,就算有,抱歉,我不知道。而我知道的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真正有意义的声音却在很大一定程度上被掩盖和忽略掉了。我想这不无那些哗众取宠的家伙混淆视听有关,然而,若是真的能认真的搜索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真实,绝对要比简单的调查统计更能切入问题根部。所以就拜托亲爱的教育工作者们,放下你们那些高人一等的架子,将你们一直强调的诚信和平易近人的品格拿出来,听听学生们的唠叨,然后再在这唠叨中去掉那些拍马的,去掉那些过于主观的,去掉那些因为自身不努力而找借口的。学生的声音不需要很大,但必须很清晰。相信如此,教育者们肯定会明白真正要改革什么,怎么做,我们的学生,我们学生的学生才能够有足够良好的教育,才能有更好的人生及事业的起跑线。当然,这么做不光是是否放得下身份的问题,而是这么做会很累,而且可能会非常累。但是我想与其通过一个貌似捷径的方法走在问题解决方法的附近徘徊,为什么不去走那个看起来很困难,但是却可以踏踏实实的找到真正可以解决问题的路。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脚踏实地的学习,踏踏实实的掌握好学习的内容,而不是总是在寻找考试的捷径。而为什么我们落实到其他问题上就往往不走这条路了呢?说的必须的和做的不一样么?

     很多身为高位的人都说现代人应该改变什么价值观,人生观,口口声声说什么要正确理解上大学,并不是每个上大学的人都能成功,也并不是上不了大学的人就不能成功。

     如此辩证的叙述众人皆知的问题,有什么用呢?不过是漂亮的托词而已。任谁可以做第一的时候,会愿意做第二呢?也许我们的“第二”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大学都会占据着第一的位置,所以与其说寄望于人们思想改变,还不如努力把我们可怜的备受责骂的东西完善过来。千万不要把学生当傻子,像做朋友一样,将实实在在的东西讲给他们,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好的会有什么奖励,什么是坏的,坏的恢复什么责任。然后,说到做到。也将那些哗众取宠的音调去掉,那样只会丧失教育者的尊严。

在教育面前的努力应该是双方的,任何人都可能是先行者,任何人都曾踩着先行者的步子。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学生,与教育者说。

[ 本帖最后由 左手天堂 于 2007-4-11 22:48 编辑 ]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07-4-11 21:0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左手天堂 的帖子

精彩
但是怎么说呢
有一句话叫做“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过自己的生活。”用来形容学生或许正派上用场。不知道你怎么认为?
中国的教育问题我不想说什么
一句话 我不满意
但我又不得不接受教育
我想你也是如此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 可是很多人却喜欢这样去做
所以这样的评论作为学生的我们即使看了好象也没有什么用
你说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16 00:57 , Processed in 1.5169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